与“石”俱进谋发展
日前,位于福鼎白琳金山石材产业区的康达石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声隆隆,水花四溅,1.1万平方米的厂房内多条石材加工生产线同时作业,工人们忙着对石材进行切割、打磨,却不见粉尘飞扬。
康达石业董事长吴初峰从事石材行业20多年,也是白琳石板材商会首任会长,对产业转型升级深有感触:“石材行业作为资源型产业,环境污染和资源综合利用一直制约着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提升石材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政府和企业做了一系列努力,推进金山石材标准化产业园建设,打造石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白琳镇被誉为“玄武岩之乡”,是“中国十大石材出口基地”之一,以玄武岩为原料加工的“福鼎黑”饰面板材远销欧美、中东等国际市场,带动20多项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占全国黑色石材八成的市场份额。
吴初峰说:“由于利润高、门槛低,30多年间大小石材厂增至400多家,竞相逐利。长期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模式导致产业价值链片断化严重,产业经济效率低下,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
工业园区噪声扰民、粉尘飞扬,污水未能稳定达标排放,环境承载力逼近极限。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环保压力的双重挤压下,当地全力推动传统石材产业转型升级。
2018年10月,福鼎对白琳镇石板材生产及加工企业全面停工停产整顿,原址原建破旧立新。通过资源整合,园区面积由655亩整合至485亩,厂家数量由348家整合为28家标准化企业和2家精深加工企业,矿山户头数量由947个整合为28个。
为此,白琳镇抽调10名镇分管领导及30多名精干人员充实整合队伍,明确责任地块,按照“认领一块、攻克一块、成熟一块、拆除一块”的工作思路,有的放矢地对签约率高的成熟地块重点攻坚,对涉及租地性质等困难地块加大力量攻克。目前,28个地块涉及的红线内安征迁任务全部完成,其中,27个地块已由新企业摘牌中标,12个厂家投入试生产,9个厂家完成主体钢结构建设。
“转型升级后,我们的厂房配置了工业污水回收循环利用系统,生产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福建百匠城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吓平说,目前该厂近50台设备全部投产,以艺术雕刻为主,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清洁化生产。百匠城建材正是整合后的28家标准化企业之一,于去年12月投产,主要加工墓碑、青石、佛像、茶盘等产品。
“公司由原先3家石材厂合并为现在的一家建材企业,破旧立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也让企业发展后劲十足。”郑吓平说,今年总体产能从原先3家的1000多万元提升至5000万元。
在康达石业厂区,看到从大连运回来的花岗岩石料,足足有100多柜。吴初峰说:“玄武岩矿山还有7年的开采期,再加上废料、小料加工,产业还有二三十年发展期。为了产业可持续发展,满足全球消费者高品质、多元化的产品需求,近年来我们形成玄武岩与花岗岩并举的新型产业链,通过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促进企业生产提质增效。”
展厅内,光滑黝黑的玄武岩石盘点缀着古朴的雕刻,与袅袅茶香相映成趣。吴初峰算了一笔经济账,一块玄武岩荒料加工成普通板材的价值一般在70元左右,通过精加工做成茶盘等工艺品的价值可达800元,这样既延长了产业链,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古建筑石材加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预计有50亿元的市场规模。我们是设计施工一条龙服务,每年龙柱雕刻等古建筑石材产品,占了企业营收的60%左右,大概有3000万元,效益非常好,得到客户和市场的广泛认可。”
“绿色工厂、绿色矿山、绿色产品是石材行业赖以生存的生命线。”白琳镇党委书记陈建洲说,镇里石材产业转型升级是原址原建的破旧立新,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主、自求平衡、市场运作”原则,通过发挥政府引导服务功能,辐射带动企业主动作为,通过推动石材产业从粗放式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打造形成覆盖闽浙边界一带的石材加工交易中心。(福建日报 单志强 蔡雪玲 王婷婷)
· 福鼎黑 ·
福鼎黑又称玄武岩,因它产于福建省福鼎市白琳镇大嶂山的太姥山西北麓故被称为福鼎黑。福鼎黑”属于低辐射,是环保型产品,且质量上乘、价位适中。福建福鼎市白琳大嶂山的玄武岩储存量50000万立方米,矿石裸露地表,呈墨黑色、色调凝重高雅,是全国罕见的高级建筑板材,属全国建筑石材基地之一,被国务院建材总局命名“福鼎黑”。